边区币(边区币哪家珍贵)

Connor 币安Binance 2023-09-05 119 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成立之初,苏区各地流通的货币五花八门,有法币、银元、军用票,不同货币兑换标准不一,给百姓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就要进行经济建设,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

1941年4月,鄂豫边区召开第2次军政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创办边区建设银行等重要提案,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和边区货币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时至今日,在湖北省大悟县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里仍保存着当年造币模板,其上镌刻的不仅是红色政权首批统一货币的币样,也是这片革命土地上诞生最早的“红色”货币,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对货币制度的探索历程。

“红色”货币诞生的过程

1 942年3月,鄂豫边区行署召开了全区人民代表大会, 号召苏区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巩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使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真正纳入自力更生的轨道,在边区印制、发行边币,以利货币流通。由于印钞一厂(天汉湖区)的发行量不能满足需要,组织决定在大悟山新建一个印钞厂。1942年4月,边区建设银行配备干部和技术工人由王正道等负责在大悟小悟山筹建第二印钞厂。要在敌人四面包围的抗日根据地上创建印钞厂,一无机器设备,二无技术人员,三无原材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王正道经过各种渠道,多方联系,在汉口购买了一批机器和原材料,其中有园盘机一部、石印机四部、石板八块,以及大批纸张,油墨和桃胶等。

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摸索,在对纸币的大小、纸张的厚度、油墨量经过反复的试验,第一枚合格的“壹圆”边币印刷出来,大悟革命土地上“红色”货币正式诞生。“壹圆币”为横式,规格“9.5cm×5.2cm”,正面为红色;“建设银行”四个大字居中,两边分别有“鄂豫”“边区”四个稍小的字;大写“壹圆”居左,右面是“天坛公园”图案,左下角有“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印”字样。

1942年9月开始生产印制以Q、K、D、F、H为编号开头的叁圆、拾圆边币,后来又生产贰圆、伍拾圆边币。随着生产秩序趋向稳定,印刷技能提高,票面规格系统化,印钞标准规范化,工厂逐步加大印制量和增加票面种类,1945年开始印制投放壹佰圆、贰佰圆等面额的边币。第二印钞厂发行的边币主要流通在大悟以西地区,由于得到新四军五师制图所人力和物力的支援,第二印钞厂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印币的质量较好,发行流通量也大。

“红色”货币诞生的影响和意义

统一了货币,确定了基本货币单位“元”,规范了货币兑换标准,彻底解决边区百姓货币流通、兑换的难题,得到了边区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对边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保证部队供给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边币的制造,色彩和尺寸上的统一,有力地促进苏区的生产与贸易,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活跃了苏区经济,增加了财政税收,巩固了新生的苏区政权。

边币的印制和流通,是对新中国货币制度的一次前期预演,为后来中央货币制定标准《钞票纸》(JR/T0001-93)、《壹元流通币》(JR/T0005-97)、《壹角流通币》(JR/T 0006-97)、《五角流通币》(JR/T0007-97),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展现了新中国货币风采。

边区币(边区币哪家珍贵)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的成立,为稳定鄂豫等地区金融秩序,促进边区经济的繁荣,支援边区军民的抗战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作用。

-----

边区币(边区币哪家珍贵)

-----

给您权威、及时、有用的资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孝闻天下

来源:孝感日报

制作:陈锐

编辑:黄国振

编审:黄长银

出品:孝感日报传媒集团

既然来了,就留个赞再走嘛~

评论